你的位置:首页 > 拍卖资讯 > 正文

精明自豪的拍卖人:艺术品收藏的宠儿

盘古收藏网 2017/2/21 17:31:33 【字号 】 【关闭

二十多年前,当我进入拍卖业的时候,社会上还没有多少人了解拍卖,人们知道的一点只言片语也是从国外书籍和电影中了解到的。伴随着拍卖业的不断努力和新闻媒体的持续推广,拍卖在人们心中已不再是那样遥远和那样的神秘!

也许大家心中的拍卖人形象受到某些违规经营企业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而不那么高大上,甚至认为拍卖场是骗子扎堆,充满诡计的场所,这也许归类于以偏概全的阴谋论眼光。作为拍卖人,我一直以能从事这个职业而自豪,为自己进入和坚守在这个行业里而无怨无悔。

拍卖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机灵的生意人?刻板的古董专家?优雅的文化人?我觉得,优秀的拍卖人应该是这样一些人:机敏、聪慧、反应迅速、口齿伶俐,当面对别人问起任何物品的市场问题时,会用短短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物品属于哪种分类?适合不适合拍卖?应该如何进行拍卖?市场价值大约是多少?也许拍卖人不能马上辨别出物品的真伪和称呼,但应该明了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人在哪里。

拍卖人常常博学多才。由于委托拍卖的特殊交易形式,拍卖人在每日的业务活动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拍卖品,能见识到几十年上百年没有露过面的珍稀艺术品、工艺品,也可以见到民间百姓把玩在手的古玩文玩;可以将书本知识与藏品实物很好地结合起来,还能够从客户的口中了解到这些收藏品的传承故事和鉴别方式。拍卖人不会只懂物品的鉴定和价格评估,他一定知道拍卖品的市场在哪里?买家会是什么样的人?怎样将藏品信息总结归纳升华到图录文字上?如何对艺术品进行销售推广?这是因为,拍卖行的运作模式教会拍卖人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一件物品的交易全过程。人才在拍卖行里成长非常快。我记得,二十年前做拍卖业务的很多都是行外人士下海转行而来,人们边干边学,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如今那一代人都成为了国内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运作的顶级专家。

拍卖人中不乏专家。他们刚从校门走出时大多只懂一些美术理论,而在拍卖的实践中,在大量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工艺品面前,长眼力,细考证,查资料,勤比较,在摔打和磨练中,拍卖人的鉴定、评估的实践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曾有许多人对我说起过,他们向往着做一位拍卖师:站在拍卖台上,手握小木槌,居高临下,精神抖擞,口若悬河,叱咤风云,面对场上数百位急切不安等待着成交的竞买者们,优雅得体地将一件件拍卖品从容不迫地敲给坚挺到最后的人。拍卖师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会受到大家的品评和模仿,即便有时是挑剔;在新闻媒体不断刊出、播出的拍卖场的画面上,拍卖师往往会成为视觉的中心。这样潇洒的职业,自然会令人垂涎!

拍卖人的朋友多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拍卖是一个中介行业,拍卖人总能与遍及世界各地的文物收藏家、艺术商人、顶级文物专家、知名企业家打交道,对每位收藏家里的藏品知根知底,了解拍卖场上珍贵拍品的来龙去脉。由于拍卖人出类拔萃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无论多么年轻,他们常常会被邀请到家中鉴定评估收藏品,而成为高官、巨富家中的座上宾。

行万里路而见识著。拍卖人为了征集拍卖品,经常要出差海内外;为了学习和研究,他们也要各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参观考察;飞美欧,赴日本,去港澳,到台湾。这都是让别的行业“羡慕嫉妒恨”的地方。

令人奇怪的是:拍卖人中确很难出现大收藏家,原因何在?这是由于拍卖人容易“眼高手低”。“眼高”是说拍卖人总能见到世界上最珍稀的文物艺术品,这是因为拍卖的机制会使上拍的物品一定是最好的和最贵的。而见惯了好物件的拍卖人,由于收入有限,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喜欢一切精品好东西但却买不起,能买得起的藏品却又看不上。而且,拍卖人的工作伴随了收藏品增值上涨的全过程,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永远会提醒自己:已经涨太多了,再买有风险了。而且,我国的《拍卖法》也不许可拍卖人竞买自己经手的物品。如此一来,拍卖人自然会错过很多购买机会。久而久之,拍卖人生意做了不少,自己收藏这事却拖了下来!

作者:季涛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盘古收藏网)
相关新闻
·精明自豪的拍卖人:艺术品收藏的宠儿